查看原文
其他

写给程序员的趣味绘画指南(2)- 形的训练

2016-02-23 Wenzy InsLab

形的训练-PART 1

Start

计算机艺术的先驱,Frieder Nake 说过一句话:绘画并不令人激动,但原理令人激动!(“The drawings were not very exciting. But the principle was!” )

人是如何学会绘画的?当中的原理是什么?比起创作完整的作品,这类问题更吸引我。

我一直相信,通过了解人是如何掌握绘画技能,可以让计算机更好地模仿人的思维,来进行绘画创作。这个系列在梳理自己的思考之余,也希望能产生一点教学意义。

后面的训练核心要诀其实只有一点,它需要建立在某个前提之上:对自己的思维变化足够敏感。

在学习过程中,我们要相信的不是书本,不是理论,不是导师。归根到底,要相信的是自己对图形的感受。

感受最为可靠。当你看一副图,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。当你闭上眼,又有怎样的感受。当你回忆某副图时,能还原几分的感受。

这些形形色色的感觉只有你一个人能够获悉,真是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而画家的厉害之处,就在于可以将脑中的图形感受翻译成图形语言。让所有人都能通过肉眼,知悉画家心中的意象。

接下来,希望你可以忠于自己的感受,所以即使是本文的观点,你也不必尽信。需要的只是动用你的感官去实践,去求证。

现在长话短说。承接上篇,我们直接拿起画笔开始实战了~

形的训练


最好你已经准备好白纸一叠,铅笔一支,能有个画板就更好了。

这个指南是为零基础的选手准备的,所以会从最底层的训练逻辑讲起。若你有一定基础,建议跳读,并选取适合自己的章节。这篇主讲形的训练。

有关形的训练,最佳的载体是在纸上进行。笔尖与纸张的摩擦,可以提供更多的反馈。直至你在纸上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控线条了,可以尝试考虑转换到用手绘板上进行练习。

临摹

绘画学习有这样的共识,要提高形的感受能力,一般从临摹开始。你不能指望自己脑袋空空,就能够随手画出一副杰作。临摹练习的意义,在于往你的脑中输入更多感觉素材。当你想动笔时,有东西可以被调用出来。

临摹的方法

那怎样临摹才更有效?让输入脑中的图像更清晰?我们先看看临摹包含几个环节。个人理解,它可以拆解为三个部分:观察,回忆,纸上再现。

观察:视线放在对象上,可以是对象的整体,也可以是对象局部的细节

回忆:视线转移到画布上,在脑中回想对象的印象

纸上再现:通过工具,将印象绘制到画布之上

其中,观察环节对练习的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。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信息的输入源。试想,如果你连物体都没有看清,后面的操作是毫无意义的。而“回忆”则需要调用你的图形感知能力,通俗地讲是记忆力,是一种“脑力”。“纸上再现”的部分,涉及的则是手脑协调能力。具体指,脑海中的物像,能否不假思索,条件反射式地还原到纸上,这属于“肌肉记忆”的能力。

回忆和纸上再现在临摹环节中只是一种简单的执行,任务比较单一,只要练习足够的时间,很自然可以提高。但“观察”则不一样,看似简单,实则最为微妙。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,这个环节会极大地影响练习的效果。

学习区理论

是什么原因导致练习效果有差异?

之前提到的一个关键要点,无论是形的训练又好,色的训练又好,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学习区。这里再回顾一下。

“心理学家将人的知识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区域。那些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,就处在舒适区。那些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,就是恐慌区。两者之间就是学习区,刚好够得着,又需要时间去掌握。

要达成有效的练习,就应该在自己所处的学习区进行学习。一旦学会了,就转入下一个难点。曾经的学习区会变成舒适区,曾经的恐慌区也会成为学习区。如此这般,才能持续提高。”

这里强调的就是找准自己的所处的层级,由易到难,循序渐进。
看似简单的观察的过程,若果观察视野不同,则会带来不同的难度,这取决于观察的信息量。

临摹过程中,无论你是先整体,后局部地观察,还是先局部,后整体地观察。最终落实到纸上的那一部分,只能是局部的信息。无论图形多么复杂,你观察一眼后,画到纸上的只能是一根线,多根线,或是多个基本形。人毕竟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,无法只看一眼就记住所有图形信息,所以我们只能一步一步,通过多次观察来获取图形的局部信息,并最终用线条“拼凑”出对象的造型。

那每次应该观察多少的局部信息?这是因人而易的。观察太少,效率低的同时无法提高。观察太多,大脑来不及处理,也就成了无效的信息输入。如何寻找这个度,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。

练习方法

但对新手而言,其实不用多想。每次就先观察一根局部的线段,从感受它的倾斜度开始。


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,这里做了一个图示。

刚开始,你可以依次按序号的编号画下去。比如先观察1,再在纸上画上线段1。再观察2,在纸上画上线段2….这样的观察任务就是最简单的。另外,每画完一笔。你也需要将前面画的线段也作为一个整体,观察一遍。假如线段123我都已经画在画布上了,在画线段4的时候,除了将最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观察线段4上,最后还要把 1234 看作一个整体。以此确定局部的线段与已有图形的位置关系。这样可以在观察局部同时训练到你的整体意识的。

但尝试了这个观察方法后,就瞬间能画准了吗?并不是的。因为你画的每个局部,最终还是需要依附整体的对象上。所以很多时候初学者会出现这种哭笑不得的情况,每个局部看着都很像,但一旦拼到一起,就不是一回事了。

这个观察方法只是降低了难度,确保你在最简单的层级下练习,能始终得到提高。待单条线段的准度解决了,你自然有更多的余力去注意线条间彼此的关系。

等到后面,当你发觉单条线段已经可以从容地临摹准确时,就说明这个感知层级对你而言已经没有难度了,已经巩固了。这个时候你可以慢慢扩大观察的范围,比如同时观察两条线段。当发觉也能从容地把这些比例画准了,再逐层递进。比如三角形,四边形,乃至更复杂的图形组合。通过这个方法,你的形体想象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。

从另一个角度作个比喻。任何图像都是由形色两种信息构成的,看一副图和读一篇文章很像。图形构成的信息虽然是错综复杂的,但他有自身的图形语言。你可以选择观察一个字母,一个单词,又或者是一个句子,一个段落。



它不像自然语言,有固定的形态。但可以从信息量的多少,来进行简单的层级划分。假以时日,当形的感知能力足够好,你会像真正掌握了一门语言一样,可以用这些词汇来表达,创作了。

示例

只通过文字来谈绘画,还是有点像在陆地上教人游泳。简单做个Gif。


临摹的节奏大抵如此,自己可以在时间和准度上作一个平衡。这里再提一些练习的要点,下篇会详细展开

(1)线条宁方勿圆
(2)不犹豫,保持节奏
(3)不用橡皮,不涂改,争取一笔到位
(4)不用“逻辑思考”,专注于“感受图形”

以下是不太推荐的练习方法。


扭扭曲曲的“一笔流”,只用曲线,不用折现去表现形态的转折。


断断续续的“n笔流”,同一根线上反复绘制多次(创作的时候可以多画线条来起稿,摸索感觉,临摹时则不建议)


最后的是“涂改流”,喜欢用橡皮来回修改,纸面上的线条自带羽化效果~

素材的选取

练习方法,这节先谈到这里。下面说说如何选取临摹素材。不仅是观察时需要循序渐进。素材的选取也同样有规律可循。

国内“科班”的美术教育,一般需有你临摹这样的素材。

如果你不是以考学为目的,不建议这么做。一是比较无趣,二是有更好的切入路径。个人更推荐从一些形态夸张,体块鲜明的图形收入。比如漫画风格的图像,它十分便于初学者建立以“体块”为单位的造型思考模式。

有时初学者会有一个误区,认为线条越多的作品越难画。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。我们要从图形的精度上去理解难度。为什么”人”一般会认为比较难画?是因为我们对人太熟悉了,天天都能看到。所以对人的体态,五官都十分敏感。所以临摹时稍微有点偏差,别人一眼能看出来,因此难度高。而越是风格夸张,越是漫画化的图形,它的容错率越高,稍微画偏一点,也不容易被发现。

我们可以对比这几个人笔下的人物形象。


从左到右,从上到下,作者分别是手冢,尾田,井上雄彦,安德鲁路米斯。夸张程度越来越少,难度也逐级递进。你可以通过临摹,自己感受一下。

现在对素材的选取,应该大致有些感觉了,要想挫败感低一点,可以考虑从夸张的画起。

不要认为临摹某种类型,就仅仅是学习这种类型的风格。我们学的不是具体风格的本身。而是要深入去感受里面构成的几何形体,由此掌握图形语言。当你发现自己可以很轻松从容地临摹准确任何漫画的形象,再转向临摹其他风格的素材,也会是同样轻松。

最后三点Tips

  • 练习总是枯燥的。但任何技艺想要提升,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练习。但如果只是无趣的重复,是非常枯燥并且难以坚持的。所以我建议从自己喜欢的素材开始画。

之前有个习惯是从自己喜欢的漫画里面截图,制作自己的素材库进行临摹


你也可以尝试这么做,顺面满足下自己的收集癖

  • 临摹是练习共性的部分,而选择什么素材,则是个性的。往往也是因为个人对不同素材的偏好,才造就不同的绘画风格。初期建议选一到两种相近的风格,先从熟悉它们开始,切忌走马观花。

  • 临摹作品不是为了复制得和原作一模一样,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绘画技术。更重要的是通过临摹了解自己,通过这个途径来体验不同的图形风格,提高图形思维能力。

End

关于造型感知训练,这节就聊到这里,之后再与大家娓娓道来。
别忘了,现在你已经可以开始拿起笔,尝试与自我对话了~

往期文章

量化绘画

量化绘画-写给程序员的趣味绘画指南(1)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